数说2018
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7万元,增长9.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7万元,增长12.5%。
全县2593户9876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5%。
全县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目标。
全县柑橘面积稳定在24.36万亩以上,新增蔬菜、猕猴桃、百香果、甜柿、蓝莓等产业12.5万亩。
全县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65家,年交易额超9亿元;“五个信贷通”贷款余额14.44亿元。
全县新增停车位700余个、绿地游园23.3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1264户。
全县完成县道升级改造111.5公里、乡道双车道拓宽改造67.4公里、村道窄路面改造65.8公里。
群众期盼多年的太湖水库下闸蓄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一次性高质量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迎国检顺利通过;主攻工业三年翻番圆满完成;出境断面水质连续3年达标并持续向好……攻坚战犹酣、上下同心干。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寻乌县坚定不移把中央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部署要求贯穿始终、坚定不移把高质量深入推进六大攻坚战作为重心,破解了一批事关深远发展、事关惠民利民的节点难点问题,是取得成果最丰硕、群众获得感最高的一年。
脱贫攻坚——“统领全局”实现新跨越
立下军令状,坚持“一边倒”。2018年,面对要实现一次性高质量脱贫的艰巨任务,寻乌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攻坚拔寨的勇气、舍我其谁的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脱贫攻坚龙头摆位,全面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全面压实行业扶贫分管县领导和牵头部门、“六包”责任人、乡村主体、帮扶单位及帮扶干部的责任。坚持尽锐出战,实行“一边倒”,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三大专项行动,脱贫摘帽进入扫尾验收阶段,顺利通过省际交叉考核。
按照“1+3”工作思路,全方位推进脱贫退出各项核心指标达标,5个贫困村实现脱贫退出(至此,69个贫困村已累计脱贫退出65个,其余4个计划2019年退出),2593户9876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5%;投入6.1亿元,完成易地搬迁3296人,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1.56万户,建设农饮提升项目217个,农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100%达标;产业奖补、金融扶贫、就业补贴、教育资助、“四道医疗保障线”补偿等各项帮扶政策基本实现应享尽享。对照“9+3”指标体系,全面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拆除“空心房”61.35万平方米。
生态建设
——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
寻乌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大力气打好污染防治“十大战役”。完成证内外废弃稀土矿山治理面积2144亩,拆除、关停、整治畜禽养殖场(户)401家约2.3万平方米,查处“小散乱污”性质违法违规企业12家,查处环境污染案件7起。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出境断面水水质稳定在Ⅲ类。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全国示范样板工程,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播报有关经验做法。该县被列为“第二批绿色低碳试点县”。
防范风险
——经济发展上了新台阶
寻乌县委、县政府多次听取和研究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在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了《寻乌县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了刚性支出需求、资金链不断链、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的目标。
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投放结构。继续实施金融“四项制度”,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推实体经济平稳发展。强化风险监测排查,组织开展排查和宣传活动,有效遏制了非法集资活动,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秩序稳定。2018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收入9.1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7万元,增长9.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7万元,增长12.5%。
工业攻坚
——“三年翻番”取得新突破
2018年,寻乌县继续坚持“主攻工业、三年翻番”战略不动摇,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比2015年的25.5亿元、10.71亿元,分别增长107.8%、105.4%,实现了三年翻番目标。在全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两个工业考察点综合得分排名中,寻乌位列第八名,排8个生态功能县第一名。
该县按照“抓中间、带两头、引全链、做精专”的思路,聚焦通用设备制造首位产业,促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形成上下游配套完备的产业链条,打造了全省最大的空压机生产基地,全年共签约首位产业项目12个,签约金额24.3亿元,投产项目20个,新入规企业15家,产业集聚态势更加显现。以园区平台建设为工业攻坚一号项目,全力推进“满园扩园”行动,不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一园三区”格局基本成型。
现代农业攻坚
——“乡村振兴”建设新家园
按照“柑橘为主、多元发展”思路,寻乌县全力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咬定主导产业,免费发放贫困户柑橘苗木115万株,建成标准化生态示范园12个、柑橘黄龙病防控基地16个,有序引导柑橘产业科学恢复发展,柑橘面积稳定在24.36万亩以上。
以沟域经济为形态,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增蔬菜、猕猴桃、百香果、甜柿、蓝莓等产业12.5万亩,建设农业产业基地210个,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216人。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江源田园综合体先后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省级田园综合体示范点”;该县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现代服务业攻坚
——“新兴业态”培育新动能
2018年,寻乌县加快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青龙岩旅游度假区、东江源温泉养生小镇和山水林田湖草文体项目进展顺利,东江源温泉酒店、维也纳酒店、广寻酒店、青龙岩温泉酒店等星级宾馆开工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基本成型,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
该县电商业态不断优化,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65家,年交易额超9亿元,在全国贫困县农产品电商销售50强中排第五名,被评为“电商十佳消贫县”,同时,长宁镇城北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广寻现代物流园项目投入运营,入驻物流、快递企业68家;开通对接一二线城市物流专线20条,物流配送效率提高3倍,物流成本下降18%。
九江银行、江西银行和中国银行入驻寻乌,“五个信贷通”贷款余额14.44亿元,为317家企业发放还贷周转金8.2亿元,金融支撑实体经济作用逐步增强。
该县组织创排的大型赣南采茶戏《寻路》在首届全国采茶戏汇演中精彩上演;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大型电视连续剧《毛泽东寻乌调查》入围全国百部重点电视剧。
新型城镇攻坚
——“城市双修”呈现新面貌
2018年,寻乌县以城市“双修”为主线,着力补短板、惠民生、提品质,大力推进山体、水体、绿地、卫生、环境等五大治理。完成了县城规划区山体复绿、黄岗山公园桂岭天香及二期(东侧)建设。澄江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污泥处置项目及蓝贝坑污水处理厂实现运营;城乡规划、城镇排水排污管网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实现全覆盖。
全面实施“两违”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特色小镇创建、城乡风貌管控、灯光夜景亮化、背街小巷治理、棚户区改造、杆线管网整治、智慧城市建设等十大工程,新建城市主干道3.6公里,打通城区断头路2.6公里,新增停车位700余个、绿地游园23.3万平方米,新(扩)建农贸市场2个,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1264户,东江源生态移民小镇及东江源温泉养生小镇成功纳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客家风情小镇成为城市新名片;完成城东片区环境整治、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城市东入口形象明显提升;开展了农村超高超大建房专项整治,农民建房行为得到全面管控。
基础设施攻坚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寻乌县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战略,大力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县道升级改造111.5公里、乡道双车道拓宽改造67.4公里、村道窄路面改造65.8公里,G236县城至菖蒲虎石段、S458南桥至吊神排段等公路竣工通车。
深入开展路域环境整治,G236县城至虎石段改建工程获得交通运输部2017年度重点项目绩效考评第一名。寻乌至龙川高速公路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已签订合作建设框架协议。农村低压线路改造全面完成,基隆嶂、乱罗嶂、项山风电场并网发电,各行政村(居)实现光伏电站全覆盖。
天然气管网会昌至寻乌段开工建设,城市天然气管网工程三年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全县燃气普及率达98%以上。太湖水库顺利下闸蓄水,新自来水厂和输水管线工程全面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建设乡级、村级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点144个,所有行政村均实现通自来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2019年,寻乌县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对标对表,把中央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部署要求贯穿始终,致力推动六大攻坚取得新突破,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持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寻乌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寻宣文/图)